陳耀是全國特級教師,也是“蘋果樹之友”創始人,這是以籀園小學科學教師團隊為核心搭建的科學公益組織。2016年,“蘋果樹之友”為全國各地鄉村學校進行了50多場公益活動,受益人群8萬多人次。陳耀于2004年創辦"一千零一夜"家庭實驗室,通過網絡、實地指導等途徑推廣到全國數百所學校中。
科技扶貧致富農家,科技扶貧培育人才,科技扶貧開辟新路。郭素萍代表說:“回顧39年科技扶貧實踐,我最深切的感受是,發展產業是帶動群眾就業、促進群眾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徑,而科教工作者在產業脫貧中大有作為。”
邢立達自幼喜歡恐龍,高中時期便隨同國內恐龍學者——董枝明教授前往云南野外挖掘恐龍化石,并創建中國大陸第一個恐龍網站。先后在加拿大艾伯塔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(北京)取得古生物學碩士、博士學位,師從古生物學家Philip J. Currie院士和徐星研究員等恐龍學者。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、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等項目。
位于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,水深超過1萬米,比珠穆朗瑪峰更難到達。不過有一個中國人,打算駕駛自己研制的深潛器下到萬米深,他就是“蛟龍號”第一副總指揮、西湖大學、上海海洋大學教授崔維成。
西安交通大學教授、中國科學院院士陶文銓,是數值傳熱、強化傳熱理論及其工程應用領域著名專家。多年來,他堅守教學一線,躬耕科研,獎掖后學,甘為人梯,為我國能源動力事業和科學技術骨干培養做出重要貢獻。曾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、首屆國家級教學名師、全國“五一”勞動獎章、“最美科技工作者”等榮譽。
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,陳孝平帶領武漢同濟醫院外科1000多名醫務人員組成護肝隊、營養支持團隊和手術小分隊等,奮戰在ICU、重癥病房和急診室。他像一名救火隊長,哪里有危重病人就支援哪里,既要救治新冠肺炎患者,又要保證急診外科手術照常開展,還要為援漢醫療人員做好醫療保障。
“振興中華,乃我輩之責!”這是黃大年在大學同學畢業紀念冊上的留言,表明了自己愛國報國的心志。身在海外,心系祖國。海外18年的黃大年,放棄了在英國劍橋ARKeX地球物理公司的優厚待遇,毅然回國參與到國家尖端行業的研究中去。從英國歸國的7年間,黃大年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“中國第一”,為中國“巡天探地潛海”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。
科技抗疫要注重未來科技人才的培養
周鴻祎提案的“新內容”,回答了新基建給網絡安全出的新問題。提案分別建言盡早構建新基建網絡安全防護體系,盡快制定《國家5G安全戰略》,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,加強信創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建設。
46年前,中國近代一位偉大的數學家用一支筆和無數的草稿紙攻克了數學界200多年懸而未決的世界級數學難題--“哥德巴赫猜想”中的“1+2”,?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的里程碑。這個偉大的數學家就是陳景潤。
鄧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。在北平上小學和中學以后,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聯大畢業。1948年到1950年,在美國普渡大學讀理論物理,得到博士學位后立即乘船回國,1950年10月,到中國科學院工作。1958年8月,被任命帶領幾十個大學畢業生開始研究原子彈制造的理論。
伴隨著月球背面新一輪的曙光,在月球“沉睡”的嫦娥四號著陸器和“玉兔二號”月球車分... [詳細]
近年來,“殺熟”一詞時常出現,諸如訂酒店、外賣等,不同用戶獲得的價格信息大相徑庭... [詳細]